民政福彩关爱行 多元聚力筑温情
中国通讯社青海讯(记者 保积来)岁岁重阳承暖意,敬老月里谱新章。10月31日下午,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“民政福彩关爱行,多元聚力筑温情”爱老敬老重阳节慈善公益活动,在力盟商业街小广场温情落幕。青海久悦慈善协会以协办单位为纽带,将敬老月“弘扬敬老美德、保障老年权益、提升晚年幸福”的核心思想,融入活动全流程,既以精准服务回应老人当下需求,更以长效规划守护老人长远福祉,让敬老月的温度,不止停留在节日,更扎根于日常。

此次活动,正是久悦慈善践行敬老月“精准敬老、用心暖老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活动筹备阶段,协会便组建专项走访小组,以敬老月“底数清、需求明”为要求,深入辖区街巷、老人家中,逐户记录60名出行不便老人的身体状况、出行痛点——有的老人怕夜间跌倒不敢出门,有的老人因助行器械老旧存在安全隐患,这些藏在细节里的需求被一一纳入帮扶清单。
活动现场,协会联合青海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,将适配的智慧拐杖、定制化助行器及慰问物资精准送达老人手中,不仅解决了“出行难”的现实问题,更让敬老月“关注老年群体精神需求”的要求落地:一句“您放心用,后续我们还来教您”,让老人感受到“被牵挂、被守护”的温暖,让敬老帮扶既有“解决难题的力度”,更含“呵护心灵的温度”。

授牌仪式上的两块牌匾,既是对久悦慈善过往敬老工作的肯定,更是其扛起敬老月“长效护老”责任的见证。敬老月不仅是“集中服务期”,更是“长效保障的推进期”。因长期坚守养老慈善一线,始终以敬老月“保基本、兜底线、促发展”的导向为遵循,践行民政服务宗旨,协会被城西区民政局授予“慈善标兵协会”称号,这份认可,标志着久悦慈善的敬老工作,从“敬老月里办活动”向“全年常态护民生”的跨越——未来,久悦继续深度融入辖区养老服务体系,不再局限于敬老月期间的集中帮扶,更将全年跟踪老年群体需求,联动资源为老人提供持续服务,让敬老美德从“阶段性彰显”变为“常态化践行”。

而力盟、行知社区慈善服务站的揭牌,更是久悦慈善将敬老月思想“下沉基层、惠及长远”的关键一步,彰显了其对“敬老如何融入社区、贴近日常”的深度思考。敬老月强调“让老人在家门口享服务、在社区里有归属”,这正是社区慈善服务站的核心定位。仪式上,协会创始人闫立彬对服务站后续规划的解读,紧扣敬老月“构建老年友好环境”的目标,并非停留在“敬老月帮老人”的表层,而是锚定“全年护老、全域覆盖”的更高方向:以服务站为支点,核心聚焦“为老、为小、为困”三类群体,其中将敬老服务作为重点,既在敬老月开展集中关爱活动,更全年提供日常帮扶、智能设备教学、精神慰藉等服务;同时,以服务站为平台,引领辖区更多社区对接慈善资源、培育社区敬老志愿者队伍,让敬老不再是“协会的事”,而是“社区里每个人的事”,让老人随时能找到帮扶、随处能感受温暖,真正实现敬老月“让老年群体共享发展成果”的核心愿景。

活动现场,协会还主动承担物资分发、秩序引导等工作,与城西区民政局、各社区、社会组织高效协同,形成“政府引导、慈善牵头、社会联动”的敬老护老格局,为敬老月思想落地基层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样本。
“敬老月落幕,但敬老护老的脚步永不停歇。”久悦慈善将以此次重阳活动为敬老月的“收尾之作”,更作为全年敬老工作的“起点之笔”,做好三项“长远文章”:一是以敬老月“跟踪问效”为要求,开展受助老人跟踪回访,了解智慧拐杖、助行器的使用情况,及时解决使用难题;二是将敬老服务融入社区慈善服务站日常运营,细化“敬老服务清单”,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;三是深化“慈善+敬老”模式探索,结合敬老月每年的主题要求,联动多方资源开展特色敬老活动,持续扩大敬老服务覆盖面,让敬老美德融入日常、深入人心,切实守护好辖区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。
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