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告位
广告位

【四川】探西南物探分公司:风雨兼程战蜀南

栏目: 日期:

中国通讯社四川讯(特约记者 陈文举 通讯员 张一杰 在四川盆地蜀南褶皱带的青山绿水之下,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。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物探255-259联队正奋战在蜀南纳溪三维项目工区,这一场由测量、钻井、排列、民爆四大工序精密协作的勘探工程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汗水、智慧与坚守……

1.jpg

密林深处的“点位校正”

1116日,晨光初现,林区鸟鸣,风拂过枝叶,沙沙作响,“快到测量点了,都跟上”技术组长蒲斌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。荆棘不断拉扯着他们的裤腿,汗水早已浸透了工装。

纳溪工区地形复杂,密林、陡坎、深沟遍布,GPS信号时断时续,对测量工作造成了极大阻碍。为确保测点位置精准,蒲斌跟随测量队员们沿着几近无路的山坡向上攀爬。“我们这个活儿,是项目所有工作的‘眼睛’。我们偏一厘米,后续钻井可能就打歪几米,采集的数据就全废了。”蒲斌一边用砍刀开路,一边对身后的队员们说。他们一步步向上,脚下的碎石不时滑落,呼吸也变的粗重。当终于抵达新点位,完成坐标测量的那一刻,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——这张精准的“地表导航图”,正是他们用脚步与汗水绘制而成。

恰逢雨季,返程时天空下起了小雨,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,蒲斌等人在心中祈祷,希望雨势不要变大……

水田泥潭的“雨中攻坚”

“稳住钻机!注意脚下泥坑!”在水田边缘的泥泞地带,钻井班长李伟的喊声混着雨声,显得格外急促。“这该死的雨,二十多天了,没一天消停”连绵的雨让这片水田区域的土质变得格外松软,他和队员们正踩着泥水,将数百斤的钻井设备一寸寸挪向预定井位。

2.jpg

“这烂泥地,比石头还难对付!”一名队员喘着粗气喊道。他们的雨靴深陷泥沼,每迈出一步都要耗费巨大力气。李伟紧盯着在泥水中摇晃的钻机底座,指挥大家往底下垫入钢板和木板:“基础不牢,这井就打不正。”

“搬家”不易,打井更是艰难。李伟握紧操作手柄,钻杆在松软的泥层中艰难下探,泥浆不断从井口涌出,与田里的积水混成一片。“这种地层,钻速快了容易塌孔,慢了又影响进度。”他抹去溅在脸上的泥水,专注地盯着仪表盘上的参数。当最后一节钻杆达到设计井深,取样符合要求时,所有人站在泥水里,望着顺利完工的井位,终于松了口气。——他们在与泥潭、天气双重较量中笑到了最后。

雨势渐歇。李伟和队员们拖着沾满泥浆的设备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新的作业点。与此同时,另一支肩负重物的队伍,也正踏上征途……

暴雨过后的“负重布线”

雨后初晴,排列工程组已整装出发。每人肩扛几十斤重的大线卷,沿着被雨水浸透的山路向上攀爬。水雾弥漫,脚下的泥土因雨水而格外泥泞。

3.jpg

“注意脚下,这段坡陡!”李健走在队伍最前面,不时回头提醒身后的队员。大线是连接数百个检波器的“主干神经”,每一米布线都关乎数据采集的成败。工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上攀登,汗水顺着额角滑落,工装早已被露水与汗水浸透。沉重的线缆压在肩上,留下深深的印痕。

“我们必须在天黑前完成这段线的布设,为今晚的放炮做好准备。”李健一边说,一边协助队员将大线稳稳铺设在预定位置。当最后一根大线成功布设,夜色已悄然笼罩山野。李健望向远处渐次亮起的灯火,仿佛听到了大地深处的闷响……

子夜时分的“人工震源”

夜色渐深,经过严格清场确认的激发点上,民爆班组正在进行夜炮作业的最后准备。

2685炮点,准备激发!”对讲机里传来仪器车的指令。民爆操作手刘斌仔细检查着爆破线路,确保每一个连接点都牢固可靠。在他身后,队员们正有序地进行着装药、埋井等作业流程。

西南物探分公司:风雨兼程战蜀南 (4) (2).jpg

随着“激发”指令下达,一阵低沉的轰鸣从地下传来,强大的振动波以精确设定的参数穿透层层地层。数公里外,排列班组布设的成千上万个检波器,正同步接收着从地下界面反射回来的地震波。仪器车上,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,让地质师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这每一次短暂的轰鸣,都是向地下深部油气藏发起的一次“叩问”,是点亮地下漆黑世界的宝贵脉冲。

从晨光微曦到星夜璀璨,四大工序昼夜接力,无缝衔接,共同勾勒出西南物探人找油找气的壮丽画卷。蜀南纳溪三维项目,正因每一位一线劳动者的付出而稳步推进,为后续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着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
 

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严军


关键词: